“淡淡综合征”——解读“淡淡的”背后的心理逻辑
“随便吧”“都可以”“无所谓”“没必要”……这样的“淡淡的”话语正在慢慢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刷屏”的“热词”。“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淡淡的’”逐渐变成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写照。“淡淡综合征”的幽灵就游荡在我们身边,或许你和我也是这种奇怪“病症”的“确诊患者”。“淡淡综合征”不是一个医学术语,而是对部分当代年轻人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状态的描述。这种“淡淡的”心理状态就是指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
2025年09月22日 18:05:44
社交焦虑者:那些被误解的内心世界
社交焦虑者:那些被误解的内心世界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它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过度担忧被他人负面评价,进而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情绪,甚至出现回避行为。在社交焦虑者的内心世界里,情感预测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习惯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可能带来的情绪反应进行预判。举个例子,普通人面对一场考试,可能会感到紧张,但依然对考试结果抱有...
2025年06月03日 10:09:42
当深夜emo遇上DeepSeek:AI情绪急救指南
凌晨3点,宿舍早已熄灯,窗外明月高照,而你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你想找朋友倾诉,怕打扰别人;预约心理咨询,要排队两周;翻遍网络,鸡汤文越看越焦虑……这时候,一个能随时回应、不带评判的“树洞”,或许正是你需要的。近年来,AI情绪支持工具如DeepSeek逐渐走进校园,成为许多同学应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第一站”。它为何能火?到底能做什么?又有哪些局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AI心理支持的“能”与“不能”。...
2025年05月16日 14:34:46
心灵的锚点:在动荡与追寻中守护内在的稳定
站在大学时光的渡口,我们如同航行在时代浪潮中的扁舟,既被学业压力、情感困惑、未来焦虑的波涛推搡,又因对知识的渴望、理想的憧憬、自我的探索而扬起风帆。在这看似矛盾的生命状态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锚点——它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也非悬浮云端的乌托邦,而是让我们在动荡与追寻中,既能扎根现实土壤,又能仰望精神星空的内在力量源。这种锚定感,如同深海中的灯塔,让我们在潮汐涨落间,始终听见内心真实...
2025年05月07日 11:52:36
别让社交焦虑,偷走你的真实模样
你有没有过这种尴尬的时刻——总是不敢和他人对视,眼神闪躲,像害怕被看穿内心;或是被邀请加入群体活动时,会以各种借口推脱,内心满是不安;亦或是发言时声音不自觉颤抖,哪怕准备充分,也担心出错被嘲笑,每个字都像是费了好大劲才挤出。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便是“社交焦虑”。通常来说,谈到“社交焦虑”大家也许就会想到内向,是不是说内向就等同于“社交焦虑”?答案当然是不是的。首先,“社交焦虑”本质是人对社交场景...
2025年04月23日 11:48:06
情绪调色盘:在五味杂陈中寻得心灵的平衡
在青春的画布上,大学生活恰似一盘打翻的调色盘,酸甜苦辣咸交织成独特的生命韵律。我们在学业压力与社交期待中辗转,于理想憧憬和现实落差间徘徊,每一种情绪都是心灵的底色,而学会与情绪和解,便是在这斑斓色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法则——让苦涩成为成长的养分,让甜蜜化作前行的动力,最终在情绪的潮起潮落中,构筑起内心的稳定锚点。一、酸:青涩的自我认知课初入大学的“酸”,像未熟的青柠,是对自我定位的迷茫与阵痛...
2025年03月26日 11:49:49
告别睡前拖延,重拾优质睡眠
夜深人静时,城市的角落仍有不少人清醒着。有人为梦想拼搏,有人被焦虑裹挟,还有人沉迷手机。清晨面对镜中疲惫的双眼,不禁想问: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答案往往指向“睡前拖延”。睡前拖延,指到了就寝时间却因各种原因推迟入睡。诸如“再刷五分钟抖音”“看完这集剧就睡”等看似无害的决定,日积月累让熬夜成为常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生活学习效率。其主要分为四类:娱乐型拖延者沉迷电子娱乐难以自拔;任务型拖延者...
2025年03月12日 11:54:11
春天,情绪也“过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樱花树下本该雀跃,却突然想蹲在路边哭泣;清晨被阳光吻醒,却莫名烦躁得想摔枕头?这不是矫情,而可能是“春季心理流感”在作祟。春天虽是生机盎然的季节,却也是心理问题易高发的时候,就像换季身体会过敏,情绪在春光里也容易变得敏感。研究表明,春季是心理疾病高发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统计显示,每年3-5月心理咨询量激增40%,自杀率较冬季高出20%。世界卫生组织更将春季列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
2025年02月27日 09:30:36
创伤性迷恋
你想恋爱吗?你担忧恋爱吗?那你知道在恋爱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叫“创伤性迷恋”吗?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或多或少都渴望一场甜甜的恋爱。然而恋爱中大小事故不断,情绪波动都算是小事,可有人却因此导致了病态的情感现象,比如因为过于渴望和沉溺导致了“创伤性迷恋”。“创伤性迷恋”也叫创伤纽带,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主要指在反复遭受虐待或伤害的关系中,受害者却对施虐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依恋。创伤性迷恋在人...
2024年12月19日 11:51:26
现实与理想:心灵的归巢与灯塔的慰藉
在人生的浩瀚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漂泊的星辰,时而被现实的引力牵引,时而被理想的星光吸引。而在这无尽的探索与追寻中,找到心理安全的感受,就如同在茫茫宇宙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安心栖息又能指引方向的归巢与灯塔。现实是重力的束缚与磨砺的熔炉,就像那股无处不在的重力,将我们紧紧束缚在生活的轨道上。它充满了挑战与磨砺,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有时甚至感到窒息。但正是这些挑战与磨砺,塑造...
2024年12月03日 08:28:31
线上社交的隐形潮流:“文字讨好”
叮咚~提示音一响,我们的社交舞台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空间。在线上聊天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现象:字斟句酌,习惯性地加上“哈”、“呀”、“哇”、“啦”等语气词或谐音字?比如,“好啦”、“尊嘟假嘟”、“嘻嘻”......如果是的话,也许你已经不自觉地戴上了“文字讨好”的面具。什么是“文字讨好症”呢?“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即人们使用微信或其他社交软件时,常常用一些亲昵的词汇来回复对方,以表示自己是在积极...
2024年11月19日 09:23:08
分心不是我的错:成人ADHD自救指南
在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呢?他们在小时候,总犯同样的错误,喜欢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例如,出门带的伞或水杯,回家时发现不见了;想做一件事,没过几分钟就转到其他事上去了;上课或听人说话,经常走神或打岔。这些行为都让父母和老师无奈、生气,忍不住发火道:怎么就这么不长记性呢?其实,他们并不是“懒”“粗心”或是“不认真”“没礼貌”,身为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们,也...
2024年11月05日 15:51:05
嘿,那咋了!——大学生的无畏宣言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时,是否曾有那么一刻,被困难拦住了脚步,被质疑扰乱了心神?而此时,若能潇洒地甩出一句“那咋了”,或许会为你的大学生活打开另一番天地。“那咋了”,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勇敢接纳。大学,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地方。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潮水般涌来,一篇篇论文、一场场考试,让人应接不暇。但那咋了?这是成长的磨砺,...
2024年10月22日 10:14:47
小小姿势,大大能量
你是否注意过,身体姿势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还能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电影《神奇女侠》中有一个招牌姿势——双腿分开站立于地面,两手叉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这一姿势被称为神奇女侠能量姿势。社会心理学家艾米库迪就成在演讲中解释,只要保持这个姿势两分钟,就能够向大脑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使得人体的睾酮水平提高20%,代表压力的荷尔蒙降低15%,实践者将更加自信,展现出现出一种强大和无畏的...
2024年09月10日 14:18:31
“屏蔽力”,于喧嚣中坚守自我
2024年7月27日,中国射击选手黄雨婷夺得巴黎奥运会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的冠军。赛后采访中,当记者提问奥运会是否比其他比赛更加艰难时,她回答道:“所有的比赛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奥运会关注度更高,需要的屏蔽力更强一些。”同时在训练中,她屏蔽外界的各种交流声音,专注于每一次射击动作和技术要领,以此来增强她的射击能力。由此可见,屏蔽力在射击小将黄雨婷这次的夺冠经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屏蔽力...
2024年08月15日 14:24:35
暑假?横扫疲惫,做回自己!
暑假即将来临,相信不少同学内心是欢呼雀跃的,毕竟假期就是一个用来放松的日子。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放松的呢?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或许一两天还好,但是时间一久就难免会产生不务正业之感。玩的久了,难免疲惫,想要做一些“正事”却又无法投入,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懒惰所导致的,但是要注意哦,你很有可能只是疲惫了,是精力槽不够长导致的。小语认为,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疲惫的原因,才能够更好地未雨...
2024年07月20日 14:22:31
每颗核桃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的一生中总有各种各样的苦难挫折,时来运转,我们的一生一定会酸甜苦辣咸滋味尝遍,请在低落之时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困难终究会过去,每颗核桃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许你的故事不是从快乐开始的,但这不能决定你的一生,你想变成什么样子,全看你自己的选择”在《功夫熊猫2》中的羊仙姑对低落时的阿宝这样劝解道。每个人总有自我的低谷,遭遇挫折之时总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心理素质差嘛!大学生不接地...
2024年06月18日 16:34:41
不够专注?找找内在的动力
面前是一摞摞需要复习的书籍,左前方是持续工作了数个小时的台灯,右手旁是列的满满当当的复习计划,书桌前是埋头复习的你我。然而,埋头苦读几小时的我们却发现,这样并不能达到之前设想的效率,计划也没有按时完成。究其原因,是任务驱使着我们在前行,这是外驱力在作用。要想提高效率,这就需要一个从内心深处驱使行动的力量。这份力量,便是内驱力。1971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将学生分为设置两...
2024年06月04日 09:24:55
防御or开放,你的大脑是哪种形式?
当我们谈论大脑时,不可避免地会提及两种重要类型——防御式大脑和开放式大脑,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犹如两条不同的路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防御式大脑是往往采取保守的思维模式,它使我们倾向于回避风险、抵制新观念,并对变化感到不安,担心犯错,不重视内在尝试和探索。他有可能获得荣誉和外在成功,但严格遵守传统,维持现状,变得擅长取悦他人,这有损于好奇心和乐趣。与之相对应的是开放式大脑...
2024年05月21日 16: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