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我不想长大”|什么是彼得潘综合症?

2018年09月25日

点击数: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All children, except one, grow up.)——这是J.M. Barrie在1911年的小说《彼得潘和温迪》中的第一句话。他创造了彼得潘(Peter Pan)的形象,一个会飞的、永远都拒绝长大的男孩。成为彼得潘似乎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因为青春如此美好,我们可能都有过“不想长大”的感觉,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长大成熟,去承担应有的责任。

然而,真的还有一些人,他们固守在青春的幻想中,拒绝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他们越是长大,就越是痛苦,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这样的表现被称为“彼得潘综合症”。

什么是彼得潘综合症?心理学家Dan Kiley在1983年正式提出了“彼得潘综合症”的概念,它指的是“成年人没有达到情绪上的成熟”,当时Kiley只用这个词来指代男性,但之后的研究者认为,它同样可以指代女性,只是在男性身上更为常见(Ortega, 2007)。彼得潘综合症没有被DSM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而只是一个流行心理学的概念。

“彼得潘”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却还不具备应对成人世界的能力。他们无法承担成年人应有的责任,认为他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却不愿意以同样的爱回报别人(Ortega, 2007)。

这种情绪上的不成熟往往被隐藏得很深,他们拥有自恋的外表,很多人都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感受到他们的不成熟。

他们身上最为关键的特征,就是对青春的理想化和对成年世界的拒绝。因为他们认为,成人的世界充满了问题,希望能够永远停留在青春期,享受未成年人的特权。未成年人是有特权的——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他人的照顾,可以不承担责任,可以做出种种情绪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