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5日
点击数:
能当众演讲,还能轻车熟路地驾驭观众的反应,你一定认为那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做到的事。但人格心理学家Brian Little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突破自己天性的能力,比如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但他能够为“演讲”这件事专门调出一个“外向”的自己来。他的TED演讲就是关于这一主题(as cited in, Jarrett,2017)。
在Brian Little看来,每个人除了自己原本的性格之外,都还有一些可以自由施展的个性面,他把它称为人的“自由个性”(free trait),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想和大家谈论的话题。
什么是自由个性?我们曾在“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一文中提到,每个人的人格中不仅包含了一部分的“精神胚胎”——那些与生俱来的脾气性格;还包含了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所养成的个性。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我们身上比较长期存在的、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来的个性,都被为“固有个性”。这些固有的个性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举止、性情喜好,价值判断里,是我们一贯的处世风格(Little,2011)。
比如,一个内向的人往往对嘈杂的社交场合感到不适,比起外在世界,ta对自己的内心更感兴趣,也更愿意选择独处。又比如,一个性格悲观的人,不管在好还是坏的境遇里,都会更多陷在消极的情绪里。
但是,当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尤其是当这个情境对实现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时,他们是能够表现出与“固有个性”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的。这种能够不受固有个性的限制而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就被称作“自由个性”。
就像Brian Little自己的例子那样,即便他在大多数时候表现的很内向(固有个性),但在需要为自己的专业发声的场合(特定场合与重要目标),他便能够在众人面前从容淡定地侃侃而谈(自由个性)。
自由个性,体现了人格的可塑性。Little(1996)指出,一个人的“自由个性”,与ta的固有个性一样,都是属于这个人格的。可以说,它们一个是人格中的“变量”,而另一个是人格中的“常量”,彼此共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所以,自由个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个体人格变化的自由度,体现了一个人人格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