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5日
点击数:
作为一所农科类高校,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高达40%以上,特困生比例达到7%,这部分学生往往同时存在“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现象,严重地制约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校园的稳定与和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适时推出“寒梅飘香工程”——百千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成才”教育,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育人模式,“感恩奉献、励志进取、逆境成才”成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同的精神品质和行为特征,成为我校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谱写了和谐校园文化的新乐章。
一、工作思路——“五个要素”构建育人体系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我们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一个精神,二个结合,三个计划,四个战略,五心培育等五个要素构成“寒梅飘香工程”的有机体系,搭建了促进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
一个精神——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支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才的精神支柱;
二个结合——把“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把“人才培养”与“文化培育”相结合,营造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逆境成才的校园文化;
三个计划——实施“万人感恩·励志·成才教育计划”、“三个百人典型计划”、“三个千人实践锻炼计划”,搭建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谱写“感恩·励志·成才”青春乐章的实践平台;
四个战略——确立“提供生活资助”、“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提升”、“推动全面发展”的帮困助学战略目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确立奋斗方向;
五心培育——开展“自信心、自强心、自尊心、感恩之心、关爱之心”的“五心”培育行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沐浴阳光,构建和谐美好人生。
通过实施“寒梅飘香工程”,对全校数万学子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成才”教育,铸就了贫困学子成才之路,谱写了校园文化和谐乐章。
二、工作措施——“五个抓手”铺就育人途径
为实现“感恩奉献·励志进取·逆境成才”的目标,我校在实践中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五个抓手”确保育人成效——即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文化培育人,用鲜活的典型教育人,用丰富的实践锻炼人,用阳光的心灵温暖人。
(一)弘扬传承“川农大精神”,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我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数代川农人的薪火传承和不懈努力,形成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一大批知名教学科研人才以赤子之心从海外回归祖国,在学校党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学校宝贵的育人资源和可贵的精神财富。
从学生进校之初,学校就举行“川农大精神”报告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LED屏、宣传栏对名师们“博学、慎思、笃行”的科学精神,对大师们取得各类科学技术发明的事迹进行宣传;近两年共举办上百场名师讲坛、教授论坛,激励大学生们探索与求知,用大师们的生平、治学风范去引导大学生们做人做事;在全校范围开展“川农大精神”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对全校学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用优秀的文化培育人。
每年坚持举办“感恩·励志·成才”报告会,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开展“万人‘感恩.励志.成才’”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以优秀学子不畏清寒,顽强拼搏,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事迹给广大同学带来心灵的洗礼,对他们的事迹在校报、网站进行专题连载,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感恩励志,全面成才。近两年共举办“感恩·励志·成才”报告会7场,开展“寒梅飘香工程”有奖征文活动4次,收集文章上千篇,征集精品微博铭言177条,举行助学贷款学生征信教育报告会6次,组织获得过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万人次以上参与感恩社会志愿服务。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成功地营造了“感恩·励志·成才”的文化氛围,并辐射到全校师生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校校园文化内涵。
(三)全面凸显榜样的力量,用鲜活的典型教育人。
每年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评选出一百名“自强之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学业优秀,积极主动克服困难,自立自强,在学习、素质拓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一百名“公益之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学业优良,在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帮助他人方面有突出表现并有典型事迹的同学”;一百名“科创之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学业优良,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学术竞赛和科研创新实践,在学术科技创新中做出了突出成绩的同学”。通过网络、校报、学生电视园地、LED屏等媒体对他们进行宣传报道,编印“寒梅飘香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风采录。目前我校已评出两届“自强之星”、“公益之星”、“科创之星”,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正引导着全校同学自立自强,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和科学创新事业。
(四)倾力打造实践锻炼平台,用丰富的实践锻炼人。
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000个以上勤工助学岗位、1000个以上的就业见习锻炼岗位、1000个以上感恩社会公益服务实践锻炼岗位。始终坚持“帮困助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多渠道开展勤工助学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并实施勤工助学基地化、项目化、团队化建设。现在已成立了勤工助学二手市场、广告设计文印室、书报亭、电子商务中心、大学生导游团、家教服务队、校园快递、资源回收队、送水服务队等基地和团队,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华西希望集团等127家单位共建就业见习基地,与图书馆、后勤总公司、福利院、多所乡村小学建立公益服务基地,常年提供5000个以上勤工助学、就业见习、公益服务实践锻炼岗位,每年举办校园勤工助学、就业见习招聘会,鼓励广大同学竞争上岗,积极锻炼。
广大同学在实践锻炼中砥砺了品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干,众多参加实践锻炼的同学身心得到了协调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五)全力实现心理成长目标,用阳光的心灵温暖人。
针对于心理上易受伤害的上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开展“自信心、自强心、自尊心、感恩之心、关爱之心”的“五心”培育活动。我校在新生进校时,就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全面掌握同学的心理状况,重点关注晤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针对性帮助,编排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情景剧,开展自立自强歌手比赛等,帮助贫困学子克服自卑自闭心理,充满阳光地完成大学生活。近两年,举办心理专题讲座28次,开展团体辅导16次,举行心理情景剧比赛、歌手比赛4次,参与学生达到万余人次。
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小,心理困惑得以减少,人格日臻健全,实现了经济上和心理上“双脱贫”,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成效——“三个新貌”显现育人成效
“寒梅飘香工程”实施以来,我校“三个新貌”显现育人成效——“感恩奉献”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励志进取”成为“川农大精神”的新注解,“逆境成才”成为贫困学子的新风貌,校园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一)感恩回馈爱心,奉献传递价值——“感恩奉献”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内涵。
“寒梅飘香工程”引导全校同学深入思考感恩奉献的精神内涵,努力践行感恩行动,充分享受奉献快乐,深刻感悟生活真谛,增强了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感恩奉献转化为感谢亲人、感谢同学、感谢老师、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自觉行动,“感恩奉献”的价值观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并为校园文化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在学校“感恩奉献”文化的熏陶下,同学们立足自身实际,从点滴出发,处处践行着“感恩奉献”的校园文化。全校9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支农、文化支教、社区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志愿者服务活动。支教联盟秘书长,文法学院2006级学生邓富友组织开展的“感恩回馈行动,西部乡村参与式支教”项目,获全国首届校园社团公益基金三等奖,该项目成功在雅安市8个中小学校实施6个月,参与志愿者120人,直接受益人数800余人,取得了很好效果,受到共青团四川省委高度评价。他也获得2010年雅安市首届“十佳慈善之星”荣誉称号,毕业后,他在上海市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工作,继续奋斗拼搏在慈善的道路上。
近几年,我校每年都有约300余名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志愿者服务项目,今年还有9名毕业生参加援助非洲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把“感恩奉献”的精神品质带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带到了服务西部、服务基层,报效祖国的人生发展中。
(二)励志照亮人生,进取写就精彩——“励志进取”成为“川农大精神”的新注解。
爱迪生曾说“强者能同命运的风暴抗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在“寒梅飘香工程”搭建的广阔舞台上努力学习着,积极实践着、全面锻炼着,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自立自强,励志进取的典型,他们激励着全校学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不断进步。
用羸弱肩膀支撑家庭梦想和希望的陈旭兵,带着身患癌症失去劳动能力的母亲和年幼失学的妹妹,最多时一人兼职8份工作,流血流汗不流泪,咬牙坚持学习,靠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治好了母亲的病,帮助妹妹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他也获得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在艰辛中淬炼卓越的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谭尧升,用天津大学直博生的优异答卷为大学四年的成长画上圆满的句号……
“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失去斗志和毅力,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在2010年“寒梅飘香工程”颁奖会上,报告者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面对逆境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力量在无形中感染着身边的人。在我校,“励志进取”的精神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征,是对“川农大精神”的新诠释。
(三)逆境磨砺意志,勤奋铸就成功——“逆境成才”成为贫困学子的新风貌。
在“寒梅飘香工程”的感召下,已经走上逆境成才之路的同学用自己的足迹照亮着全校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道路,一个个“自强之星”、“科创之星”、“公益之星”,把矢志成才的精神品质辐射到全校同学当中,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召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斗成长。
2010年毕业的810名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有85人被免试推荐到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在89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有47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一半以上。贫困学子们还在各个领域展现着川农大学子的风采。用牛粪书写美丽青春梦想的“蚯蚓哥”刘可成入围“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他和他的“美农美家”创业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奖励,在学习与实践中把事业越做越大;与苍蝇为伍的陆辉平、唐亮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通过养蝇蛆喂鸡创造了“外婆家虫虫蛋”品牌,成为创业新星;只想做一盏灯去照亮他人的王婷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栋梁之星”,她用行动真实演绎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当谈到业绩与成功时,同学们都表示,是“寒梅飘香工程”铺就了他们顺利成才之路。不畏清寒,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勇于“逆境成才”的精神风貌广泛地展现在贫困学子的身上,并激励着全校学子发奋图强,不断进步。
四、特色与亮点——“两个结合”谱写和谐校园文化新乐章
(一)“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的给予经济资助不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问题,仅仅只帮助学业也不能解决他们的人格健全与道德发展。“寒梅飘香工程”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进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激励他们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坚定他们立志成才、诚实守信、知礼感恩、报效祖国的理想与信念,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品质,最终有效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与“文化培育”相结合,营造更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清寒逆境不可惧,微笑自信展华颜。”多年来,我校以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无限关爱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举措,以完善的资助培养体系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圆了一个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之梦,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全面推进实施“寒梅飘香工程”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以崇高理想为支撑,懂得感恩社会,回报他人,励志成才的优秀学生,书写了“感恩奉献、励志进取、逆境成才”的和谐校园文化乐章,为全校同学营造了成长成才的优良校园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