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点击数:1869
倘若你努力了很久,却始终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兴许调整心情能够继续重来。但往往你的心会变得无助,抑郁的心情会紧紧的缠绕着你,开始害怕失败,也不勇于尝试,对任何事都感到无能为力。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悲观消极的行为,无尽的无助感是其主要的表现,然而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让你感到无助,而是让你自我放弃式地等待痛苦,就像下坠的羽毛等不到柔软的落点。在生活中并不缺少习得性无助的患者,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便不再相信自己能成功,开始变得颓废不堪,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想说,我们的眼睛看得见脆弱,为什么看不见坚强呢?无助可以存在,但丧完也可以继续发光。
中岛美嘉,一首《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在深夜里触动无数人的心弦,让他们泪洒枕间;也让数不清的迷惘的灵魂,在歌声里被抚慰,被治愈。即使经历了失声、失聪的乌云,她也像太阳一样保持着炽热,温暖着所有人。“感到空虚而哭泣,一定是渴望得到充实”“今天与昨天如此相像,想改变明天,就必须改变今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像中岛美嘉那样勇敢地面对“习得性无助”吧!
面对习得性无助,我们可以这样做:
1.改变归因方式。当我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普遍的、稳定的因素时,就容易产生无力感。我们可以试着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动机不足,对未来多一点期待。
2.具体化让我们无力的事物。有时候,让我们感到无助的,仅仅是无助本身,压倒我们的,往往是抽象的感觉。当我们的大脑充满了“我一定会失败”的念头时,或许我们可以将它具象一些,具体遇到了什么糟糕的事情?在这糟糕的情况下,又能做些什么。
3.着眼于完成微小的事情。在每一个微小胜利中切身体会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一些事情”。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经常失败时,我们不妨先放下它,先去做一些容易完成的事,提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整自己的心态。
4.积极地心理暗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只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行动,不断积极暗示,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失败没什么可怕的,下一次我一定可以成功。”
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失败与挫折,会经历很多个灰暗时刻。但,那没什么可怕的,请不要沉溺于无助,因为“你咽下命运的为难,其实已足够勇敢”。愿你,永远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