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点击数:
许多人都会陷入思考人生的泥沼,究其根源,我们人类其实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个偶然的产物。有哲学家提出,人生本无意义,这个世界从不轻易让谁好过,人活着就要不断经受焦虑、忍受痛苦。还有人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因为我们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环境和社会运用奖惩来控制我们的行动。
我们人生的真相,真是这样吗?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认知偏差,我们难免会被纷杂的生活所欺骗,所以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心理学上有许多有趣的效应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对于某种无效的疗法或干预手段,仅仅是“相信它有效”,就能改善健康,并能改变认知——这似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精神具有近乎魔法的力量,可以超越物质。
当然这不是真正的魔法,是我们脑中的各种神经化学反应产生了安慰剂效应。在有的例子中,安慰剂效应也可以看作一种条件反射:虽然没有了最初的刺激,但习惯了的心理反应仍然会出现。
宜家效应
“宜家效应”是指我们对某件事投入地越多,就会对它越有好感。这可能导致我们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产生了高估的价值判断。
正如《小王子》里说: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价格低廉的产品的套路便是让用户对低质产品投入大量精力,以此减少其对该产品的负面认知。比如,用户自己拼装桌椅架子,因为其投入了精力,所以就会觉得该产品很有价值,就会成为“宜家”的回头客。又比如,自己亲自采摘草莓和买低价草莓会让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低价草莓会使人发问:为什么这草莓卖如此便宜?要是我来卖美味的草莓,我肯定卖的比这个贵。如果是摘草莓的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付出,便会觉得它成本更低。
晕轮效应
心理学家将对某一个人的特征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此后以此印象来进行判断的现象称作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容易让我们禁锢在自己的思维中,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和整体,从而对事情或人产生误解和错觉。
想要避免晕轮效应,就需要我们在完整地了解一件事或一个人之后再客观地进行评价、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比如在社交场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
阿德勒说过: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中。没有哪个人能拥有绝对的人生真义,认识到生活的全部真相。我们所获得的所有的真相都是相对的,处在真理与谬误之间,而思考则帮助我们臻于完美。正因如此:生活的空间,需要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领悟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