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0日
点击数:
人物简介:王超,女,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2017级学生,必修加权平均成绩同年级同专业第3名,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同年级同专业第1名。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四川农业大学自强之星、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及称号,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静心守候,生科筑梦
初入川农,王超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她并没有抱着“苦尽甘来”的心态在大学放松下来,而是定下了发奋学习、静心守候的基调。“清晰记得曾宪垠院长在新生大会的寄语:大学学习需勤思考、常实践、增益己所不能。”王超说,“我的高中成绩不够好,我认为是我高一开始就没有完全沉下心来。所以当我进入大学,一心就想着好好学习。”
“思考+实践=树立自信”。用王超来说的话说,大学让她得以静下心来强化自信。“高中没有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那时老师的教育方式以及身处高手如云的尖子班让我倍感压力和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王超坦言,“我不是大学一开始就找到提升自信方法的,当时就觉得大学与高中比起来更自由,作业也很少。于是用了很多时间去探索大学学习方法,强化自信。”
对所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王超下了一番功夫去探索,带着问题去学专业课程概论,带着思考去参加升学交流会,带着兴趣去参加生命科学节系列活动等等。她还参加了演讲与口才协会、软件协会,通过协会锻炼,她变得更加勇敢且自信,敢于表达自己。同时,她也花更多时间在网上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慢慢地,她感觉自己在大学比高中懂得更多,但却更轻松了。
这一系列“用心操作”让她彻底爱上了生物,而且在大二就确立了自己要走保研道路。后来,她发现自己对医学领域免疫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所学专业知识,她最终选择了与临床医学关系更密切的免疫学。她感叹,“真是应了学院蔡易教授的箴言:‘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和汗水,梦想永远可以起航。’”
精心耕耘,青春逐梦
在奋斗的青春里,想要成功破译梦想的“基因密码”,还要精心练就各式各样的“傍身技能”。
王超在班级担任科创委员,常带头参加各类比赛。最难忘的一次是她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因为实验结果有问题,她和参赛队友在实验室从早到晚连续几天一直查找原因,核对数据,反复修改文章,最后才成功投稿。“让人难忘的并非是参加比赛的结果,而是准备比赛的过程、熬过的每一天和最终完成比赛的成就感。”王超回忆,“我庆幸我坚持过、努力过。”
学习上的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大学刚开始时听说高数很难,就想自己一定要试一试,尽全力把它拿下,看看自己十分用功的成果是什么。”王超回忆道,“我学高数十分认真,书上到处都是笔记和标注,各种颜色,书都被我翻软了。结果也让我十分惊讶,考了99分。突然就觉得大学充满了希望!”接下来曾经让王超很头疼的化学课,果不其然跟不上节奏,感觉就是有心无力被拖着走。王超提到,“后面是踏踏实实地把老师讲的内容下课之后看个明白,虽然每次都用很多时间,但发现它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老师说很多人都会不及格,她相当紧张,但是最后她的成绩也出乎意料,她考了95分。”
方法与勤奋相辅相成,对王超来说,一本书她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全文,构建框架,第二遍精读细读,留下深刻印象,第三遍熟记内容,不留死角。每到复习期间,王超就几乎住在了图书馆,天微亮就到图书馆,夜深再离开。
回顾大学,虽然40门必修课27门90分以上,推选公选类课程19门中16门90分以上,但王超并不满足。她在攀登生物这座高山时,也不曾忘记观看路上风景。她利用寒假去乡村支教,用《疯狂动物城》为引,向孩子们讲述了电影中出现的动物和相关的生物知识。她喜欢看课外书或者纪录片,偶尔也听听音乐。对于王超来说,读书就像是“自己化身他人,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观看纪录片则让她感受到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震撼;音乐也能使她“放松心绪,感受积极乐观的力量。”为锻炼意志力,她常参加5公里越野跑,最远一次曾跑了20公里。
潜心修炼,志高圆梦
在王超看来,在本科阶段所接触的生物知识大多为基础,而热爱科研的她,想要在自己感兴趣的免疫学领域继续深造学习,那么夯实基础、潜心修炼是必经之路。
梦想一经种下,王超体内“独立地设计、完成实验”的科研想法便开始萌发。
她在大二上学期通过努力加入了实验室学习,在别人看来,王超在实验技能的学习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刚刚开始师姐带着做实验十分顺畅,后来到她自己做就败下阵来。王超感叹,“实验真的是需要十分的仔细和十分的耐心。开始慢慢尝到实验多次重复的枯燥,也会感觉科研需要灵感和觉悟。一开始,我就像那一直徘徊在科研大门前一直没有入门的人。”于是,她一有时间就去实验室“找灵感”,而且经常是第一批到实验室的人,师姐为此还多次奖励她。
王超也发现实验室修炼不可能一蹴而就,无数次的尝试告诉她休息都无法保证的夜战方法并不适合自己。“要精力饱满,需要前奏和充分的准备,了解清楚每一个步骤才能打好胜仗。”王超举例,“就拿实验进度来讲,曾经走过极端,也曾经弄巧成拙,后来才慢慢摸索出一种适当的速度。”
“勇敢展示自己最重要!”谈及北大面试王超说,其实自己也挺紧张,但面试老师很亲切,问了比较前沿的新冠疫情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勇敢谈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看法。结果当天就收到录取通知。”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细胞中寻找,每一个成功圆梦的背后都是一次厚积薄发。倘若将大学四年比作一条DNA链,那么王超无疑是那个凭着四年的积累,一步步沿着双螺旋上升的人。她想“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一样”,能成为我国免疫学研究的青春力量。而凭着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她正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