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优秀学生标兵】苏晏宁:奇迹,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2020年11月18日

点击数:

人物简介:苏晏宁,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学校2019-2020学年优秀学生标兵;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位列全院第一,曾作为全校唯一学生代表入围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现已以直博生身份保送至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生物学专业,师从邓兴旺院士。

将勤补拙久久为功

保送北大,是近来苏晏宁身上的光环,让她迎来无数羡慕的目光。而在被人羡慕的背后,是沉甸甸的三年来夜以继日的每一步努力。

初入大学时,面对陌生的一切,她曾站在十字路口上感到茫然失措。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提供了未来的无数可能,也让她不知如何选择,自己究竟适合怎样的道路。好在这一切并未阻挡前行的脚步,她没有迷失于逃避与退缩,而是主动找到班主任聂刚老师沟通交流。这次深度交流后,她决定不再纠结于未来是何种结果,而是从当下开始,学好每一门课,认真走好每一步,一点点尝试,踏寻最适合自己的路。

苏晏宁自认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比别人多了几分“较真”。专业课上,常因为没听懂而对老师穷追不舍;自习室中,日复一日埋头苦干,书桌上是一遍又一遍被翻烂的厚厚笔记;寝室里,枕边也伴着书本,甚至于室友都常常开玩笑说,在寝室看见她娱乐休闲才是最不正常的事情。苏晏宁深知将勤补拙,久久为功,就这样反反复复预习、复习、钻研,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修读的40门必修课程中,26门达到90分及以上,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全院排名第一。

稳扎稳打层层提升

第一次接触科研时,苏晏宁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长时间机械化重复的基础工作也让人感到乏味,以至于让她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科研。但她不是一个肯轻易服输的人,她选择让自己主动适应科研节奏、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科研之乐。

大一时,她开始参与一个校级科研兴趣项目。每一个往返于寝室和实验室的清晨和夜晚、无数个下课后赶往实验室的狂奔、近千个指标数据记录的繁杂处理,让这个总是实验室里出现最早、离开最晚的学生,终于渐渐获得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好的逻辑思维。大二学年,她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挑起大梁,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在日日满课的困境下,熬夜加班加点查阅文献撰写申报书、一遍一遍演练答辩PPT,最终成功申请到一项省级大创项目,也完成了从项目参与者到负责人再到主持人的跨越。第一次作为第一作者撰写论文,投稿、退稿、返修、再重修,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反反复复,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无数次的信心崩塌又重建之后,最终,在大三学年,苏晏宁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CD论文,与此同时,还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CSCD论文2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三年来,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让她的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获得了清晰可见的提升。

不断挑战面面俱到

除了用丰富的学习和科研的经历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她主动出击,勇于挑战,不断锤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草学201702团支书、动科院团委实践部委员、新生班主任助理……3年多的学生工作经历成为了她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担任团支部书记的两年期间,认真组织每一次团日活动,力求提高团员思想教育效果,努力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增加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凝聚力。在今年的抗疫非常时期,班级同学一致决定将优秀班集体的1000元奖金全部捐出,为武汉加油。身在如此向上而温暖的班集体中,她感到无比骄傲。她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连续两年跟随团队,走进广元、南充、巴中等地进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科技支农实践调研,所在团队获得“全国最佳团队奖”,同时获评省级重点团队。社会实践中,她还作为队长带队回到高中母校宣传川农大,把川农大精神传播给更多人。

大学三年,不断的挑战、奋斗、坚持、突破,让苏晏宁获得了国家奖学金、2019-2020年优秀学生标兵、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在内的奖励及荣誉20余项。

始于川农逐梦北大

3年前初入校园,她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可以去申报项目、发表文章、拿国奖、参加各类优秀学生评选,更想不到自己会从这里拿到打开北京大学之门的钥匙。

今年夏天,伴随着紧张的期末复习和专业课考试,苏晏宁从全国众多优秀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的80位入营营员之一;又顺利通过了两轮面试测试的层层筛选,最终成功成为了该学院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的12位拟录取学生之一;9月,她以综合成绩专业第一获得推免资格,顺利保送至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有幸成为邓兴旺院士的三名直博生之一,继续在生物学方面的深造学习。

努力了一千多个日夜,度过了无数个只与实验相伴的日子,当确认了北大的录取通知时,她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兴奋,反而更多的是尘埃落定的踏实。在提到逐梦北大的过程时,苏晏宁说到:“我一直告诉自己,终有一天,你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不需要气馁,不需要自我怀疑,要有足够的勇气去不断靠近完美。”苏晏宁说,自己想成为闪闪发光的人,她也始终坚信,奇迹,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