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5日
点击数:
人物简介:中共党员,三学年必修加权和综测专业排名第一,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已接收SCI收录论文1篇。获国家奖学金、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三等奖、互联网+四川省银奖等20余项荣誉奖项。
外公和奶奶先后诊出直肠癌,手术过后生命最多只有五年的时间。病床上呻吟、叹息、疼痛凝结在一起,把时间的阵脚捆紧,度秒如年。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能够吃药抗癌而不进行手术的话,能不能减轻痛苦,哪怕只有丝毫的减轻……”
于是在高考完,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药物制剂这条道路。
因为有过切身体会,她深知如今国内抗癌药市场主要是进口药占据半壁江山,自然市价昂贵,国内在肿瘤研究方面尚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亟待扭转的局面。
一颗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拴在研制抗癌药上。既是巨大的挑战,又是鲜活的机遇,魏军霞就这样踏上了药物制剂的旷野,初心滚烫,步履不停。
逆行湍流之上
高考化学不及格,而化学又是药物制剂的基础学科。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这开头的一棒子也给了魏军霞不小的打击。
她没有退缩,以大学有机化学接近满分的成绩打破了对自己的怀疑,也突破了原来的自己。
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梳理笔记、做思维导图。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从最初云里雾里地听课,到逐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她用努力和坚持换来了耀眼的成绩,同时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先接受知识,再总结内化,最后灵活运用。
千里行足下始
追梦路上永远不会一帆风顺,魏军霞也曾陷入到迷茫之中。
大二时她发现,与学长学姐的全面发展相比,自己似乎只会埋头苦学。而内敛的她不知道如何去踏出第一步,想要全面发展,却苦于“第一步”。
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她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拥抱科研竞赛,参与志愿活动,还成为学院小有名气的主持人。
这“第一步”或许难以迈出,但是只要勇敢去尝试,收获的便是硕果累累。
无惧风雨挫折
似乎没有一条成功的道路都是顺利的,在她科研之路上,也是挫折常在。
在做载体包药的实验中,为测出合格的包封率,她每晚都和队友在实验室测数据。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推翻重来,似乎都在宣告着不可能,但她、他们没有放弃。调整思路,查找更多文献,参考更多方案,这也意味着工作量的加剧。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终于测出了理想的包封率!并且由于前期扎实的实验积累,论文的发表也相对顺畅。“科研不会一帆风顺。”但还好,她坚持了下来。
唱响出征凯歌
2019年,她带领一支队伍登上了药学本科生最大的比武台----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竞赛,这也实现了川农在该赛事的零突破的转变。
三天时间,需要完成三千字的论文和PPT汇报展示,包括资料整理和逻辑梳理,挑战极大。
凌晨三四点、飞机中转站,她和队友一起不断完善PPT,三天共只有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苦吗?累吗?这是必然的,但她从未放弃,因为她深信:“于我而言,尝试之前的放弃和尝试之后的失败,前者带来的悔恨远远大于后者。”
坚定深造方向
面对上交和复旦保研抛出的橄榄枝,她也曾犹豫不决。但想到曾经病床前的家人,她坚定了自己的来路——肿瘤治疗,并且选择了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同的川大。
魏军霞告诉我们,大学这几年寒暑假都很少回家,陪伴他们的时间也比较少。
今年暑期,奶奶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而魏军霞正在准备夏令营。
“她当时特别想我,只能打视频来看我。我当时就决定,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去一段时间,这一回也就陪伴奶奶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现在想来真是庆幸,还好那段时间回去了。”
一路风雨坎坷,魏军霞走到现在,依靠着自己的坚韧努力,也得益于家人的支持。当她回首来时路,也向着未来笃定地走下去。
“人不能给自己设限,自己拥有无限可能”
魏军霞用自己大学四年的经历,为我们成功演绎了这句话。
她除了出色的成绩,还有主持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信时刻;有科研与竞赛中忙碌与坚定的身影;有志愿活动中充满爱心的难忘经历,更有廖鹏书记、符华林老师,张廷宇老师、苗宇老师、张伟老师等的陪伴与支持;还有与同学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
一路走来,魏军霞用自身的经历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全面发展,什么是人生的无限种可能。
驻足回首,令人更加欣慰的是,她依旧在为最初的梦想奔走呼号,肿瘤治疗研究仍前路漫漫,但已经开阔平坦、鲜花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