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4日
点击数:
人物简介:朱清扬,农业资源与环境2015级学生,以必修课加权92.07分、综合素质测评94.19分的成绩,排名专业双第一,被成功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大学四年,朱清扬获得了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三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庆优秀志愿者、大北农励志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拥有了必修课加权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专业双第一的好成绩。同时,她还在中青网、今日头条等平台发稿10余篇。四年时光,她的小舟满载荣耀。
兴趣为桨,在学海中随心徜徉
在朱清扬眼中,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兴趣是做不好一件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一件事情,如果你认真去做了,并且做得比别人还好,你就会产生成就感,就能激起你更高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朱清扬每门课程、每次尝试都能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曾经她也因自己是理科生,对地学基础这门偏自然地理的课程畏惧过,最开始的那一个月课她基本都听得云里雾里。但她没有畏难,而是反复阅读课本,虚心请教他人,理解章节间的逻辑性,吃透课本;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加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每当辛苦换来一点点加深理解后的醍醐灌顶,兴趣便油然而生,这门课她最终也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大一整个学年的这种用心尝试,让她比同龄人收获了更多的兴趣,同时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业上的质变做足了量变的积累。
在课程之外,兴趣不仅是她不断攀登科研高峰的内在力量,更是她收获经验的敲门砖。大一时,出于对科研的好奇与向往、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她积极主动地去找导师表达自己想参与科研项目的意愿,执着的信念、明确的目标、踏实的态度无一不在潜心的谈话中打动着导师。此后,她开始踏上了科研之旅。
同大多数刚进实验室的“小白”一样,她从洗烧杯、称量土壤等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做起。渐渐地,她发现浸心实验室不是枯燥而是一种乐趣。后来在导师的带领下她参与到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坚持与努力,她收获了基础植物营养学分子生物学方向实验技能,并且能熟练运用分子生物学应用软件,统计学软件等工具,这些都为她今后的科研打下了实践基础。经过了一年的摸爬滚打,她拥有了一些科研储备,为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独立科研能力,大二伊始,她作为带头主持大学生科研兴趣项目,题为《MxbZIP10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转化与功能鉴定》的项目不仅在学术上为解决石灰性土壤植物缺铁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并且在实践中提升了她的团队协作的能力。而大三、大四时的毕业实验项目《SALK突变株鉴定试验》对于她来说是意义最为深刻的,独立查阅文献、自己探究摸索、从流程设计到具体实施,从中她明白了作为科研人的艰辛,“也许试验结果与你预期想的南辕北辙,也许你会为了精确提取某种物质,耗时将近半月……所以锲而不舍的试错过程是很重要的。”
大学四年里,一路的“打怪升级”让她练就了较强的科研素养、技能、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她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平台。
善用资源、团队为伴,在追梦路上,携手共进
在朱清扬的电脑收藏夹里有10多个自学网站和常用应用,她在知乎上了解科普,在B站里理解实验技术、实验原理,在网易公开课感知科学前沿,这些为她的学习打开了新通道、拓宽了视野。同时,运动健身型软件keep,也成为了她学习上的“加油站”,让她每天能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与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朱清扬说自己能够获得一定的成绩离不开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一个氛围良好的集体,对于她来说如获至宝。在小班里,大家团结互助、爱学乐学。班级群就是资源共享群,学习资料、各色各样的活动宣传、新闻资讯、与专业相关的简讯,班级群里几乎随时更新;在寝室里,室友们关系融洽,相互理解、共同进步。每当临近面试考核时,她们寝室都会组织一次“模拟面试”,室友们形式不一的提问,打破了原先自己固有的思维,通过此种方式,她可以提前了解并解决自己在表达某方面的缺失,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也锻炼了她的应急反应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才能助力她在真正的面试考核时游刃有余、脱颖而出;此外,备战保研的战友在她看来是印象最为深刻的,在竞争与合作中共享资源,相互答疑解惑、熬夜整理笔记、梳理三年学习大纲,共度难关,两个人毫无保留的相互扶持让她们在专业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后两人都成功获得了保研资格。朱清扬说人与人之间竞争是必然的,但竞争不是盲目攀比,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充分利用资源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在团队中构建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水天之间,一叶小舟,直挂云帆,乘风破浪。未来的路还很长,她会继续朝着心中的殿堂努力奋进,成为她心目中更好地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