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点击数:
人物简介:曾祥锐,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大学期间累计获各类荣誉30余项,含国家奖学金、“综A”证书、“挑战杯”省一等奖、“创青春”省金奖、“注协杯”省金奖、“互联网+”省铜奖等省级及以上荣誉14项;在国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参研农业部国家级项目、省社科项目,作为项目组成员申报省软科学项目;获评华硕全国优秀志愿者、华硕e创公益赛全国二等奖,并担任华硕e创俱乐部成都负责人;获得“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现已取得西安交通大学保研资格,并从夏令营中脱颖而出,成为西安交大与香港大学联合项目的其中一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曾祥锐从遥远的湖北来到川农时,遇到了水土不服、语言障碍等多种不适应,产生了一种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的孤独感。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孤独,而是努力融入集体、提升自我。“水土不服就尽力克服,听不懂方言就去学,感到迷茫时就多看看书,从书中汲取知识,在书中找到归属。”曾祥锐这样说到。
俗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曾祥锐即是这样一个会“勤”与“思”的人,他的室友说他很少呆在寝室,一天中大半时间都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每天的安排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腾出了两个小时用以学习英语和阅读文献。谈到学习的秘诀,曾祥锐说,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要主动学习,“要保持一种‘求知欲’。大学与中学不一样,在大学,再也没有人会逼着你去学习,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他曾因为大一时专业知识不够,课本知识又有限,经常在私下查阅相关专业的书籍、主动请教老师与师兄师姐。他认为,每次考试后的成绩,不过是自身努力与坚持后的水到渠成。
曾祥锐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实而有意义,这也为他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曾祥锐不仅仅是个成绩优秀的人,他还热衷于钻研项目,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大二时,他参与了《四川省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下的农产品品质提升研究——以草莓、樱桃授粉方式为例》的项目,跨界去调研从未接触过的国家蜂产业体系,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专业知识的不足并未阻止他们,“不会就去学!”团队所有成员自愿放弃寒假的休闲时光,留校查阅相关文献,在春节期间依然坚守,不断找指导老师讨论问题及修改论文。努力没有白费,他们靠着这一项目勇夺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一等奖。
品尝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曾祥锐的谦逊和认真踏实却一直没有变过,他将成功看做自己努力后的奖赏,将失败转化为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挫折和失败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他认为面对挫败最重要的就是要端正心态,然后则是要吸取失败经验,取长补短,争取在之后不再重蹈覆辙。
2018年的暑假,他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夏令营,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实践。他说:“起初我只是把夏令营当成保研路上必经的道路,后来认识了其他高校的同学们,才真正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们算是竞争对手,但我们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取长补短、不断进取,曾祥锐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不可替代的成长,并顺利在最终的考核中赢得教授们的一致青睐,以优秀的成绩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大学的联合办学项目offer。
造福社会,砥砺前行
“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是四川农业大学之校训。这一精神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始终引领着曾祥锐不断前行。他曾在课上听老师讲周开达院士、荣廷昭院士等一代代川农人的奋斗史,也被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打动。曾祥锐说:“作为一个川农人,前辈的成就既让我感到自豪,也一直是我最大的鼓舞。”
他多次参加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走进农民,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他们出谋划策,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以此追寻周开达院士“造福社会”的脚步。凭借自己的优秀与不懈的努力,曾祥锐获得了2018年“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
纵有无数荣誉,曾祥锐却从未忘记幼时“科学家”的梦想,他顺利进入西安交大的硕博连读项目,在其他人眼中,到了这一步,他似乎终于可以稍作休息,然而他未曾有过半分懈怠,提前自学硕士课程内容、继续投身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步伐,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着自己。
如今的曾祥锐,即使已经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也不曾停下过求索的脚步。当完成在西安交大三年的硕博连读后,他将前往香港大学继续攻读博士,最终获得这两个高校的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