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2日
点击数:
赵雨晴,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2014级学生,三年必修课成绩专业第一,综测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新视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导师袁明教授为第一作者)在《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影响因子达到6.825。
进入大学之初,赵雨晴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她想在大学遇见更好的自己。大一开始便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暖冬计划”寒假社会实践;将在军训期间收集整理的军训服送给贫困山区需要的人们;作为生科院iGEM团队成员代表生命科学学院参加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西南地区iGEM交流会,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
进入大二学习阶段,学院开展生命科学节系列活动,让大二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包括走进实验室、教授分享实验沙龙、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通过该项活动,赵雨晴参观学院各系室实验室,聆听教授讲座,与各专业老师面对面交流,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选择了植物学系系主任袁明教授作为其本科生导师,进入植物学系实验室学习。
进入实验室后,在导师的指导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赵雨晴认真学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相关实验技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大大加深了她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她定期参加实验室安排的每周学术例会,积极向导师汇报其实验进展,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阅读光合生理相关的英文文献,并在学术例会上与实验室伙伴分享优秀文章,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为后面撰写英文论文打下扎实基础。
在实验室期间,赵雨晴成功申报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举办的暑期学校(主要针对大三学生),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同时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斩获二等奖。
随着对光合生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熟悉,在导师指导下,赵雨晴开始了她的研究课题—撰写关于光对叶绿素代谢调节的综述。成功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很多东西都得从头开始:阅读了上百篇的中英文文献并做了细致的阅读笔记,请教了学院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为她解惑,并在小木虫、生物秀发帖求教,一步一个脚印,从掌握光合生理相关理论知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到收集整理所得数据,再到1稿、2稿到7稿、8稿,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以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于《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杂志发表题为《Light regulates transcription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tic genes during chloroplast biogenesis》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达到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