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扎根土地绽放青春------记农林经济管理2001级毕业生-胡娟

2014年01月15日

点击数:

人物介绍:胡娟,女,农林经济管理2001级毕业生,大学期间曾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担任农林经济管理2002级助理班主任,小班团支书等职务。先后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专业二等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二十多项荣誉。在担任河桥村驻村干部期间,兢兢业业,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我叫胡娟,来自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局,现在是一名光荣的驻村干部。偶尔想起母校,那些熟悉的场景都历历在目。芬芳的校园小径,承载过太多的梦想,见证过我肆意挥洒汗水的青春。重拾那些挥之不去的母校记忆,我想把故事讲给你听。

川农,我成长的沃土

2001年夏,那是我人生中的新开始。告别亲人父母的叮咛嘱咐,独自一人怀揣着青涩的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川农之于我,有着无限的新鲜感。偌大的校园,现代化的建筑,来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觉,从此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身上都贴着川农的标签。我想,作为农林院校农经专业的学生,我一定要凭借自身的努力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中国农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是,梦想的种子开始在川农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我愿意去做任何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从专业学习到学生工作再到社会实践,我的身影忙碌在学校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天,在路上,在课间,在图书馆,闲下来的时候,我总会记起进校时的梦,我知道天道酬勤自古以来就是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会永远霸占听课的最佳位置,我也会在图书馆待到闭馆而迟迟不愿离开。不得不提,川农的图书馆真是一个好地方,在那里,我可以学到好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只要你肯花时间,图书馆就是另外一片天高任鸟飞的世界。我还会把时间花在实验室里,备战一个个的科研项目。因为我深深的明白,要想发展我国的农业,让村民真正富裕起来,只有科学技术才是硬道理。记不清查阅了多少篇文献,记不清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记不清为了取得调研数据多少次的长途跋涉。当我的课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课题时,我知道我又向梦想迈出了一大步。4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还来不及跟同窗4年的朋友们道一声再见,大家就又散到了五湖四海。我仍然坚持着一个农业人的梦想,选择了考取农业局公务员的道路。4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有了回报,我成功被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局录用,后来我又主动要求深入农村当一名驻村干部。因为知到,在那里,是我实现梦想最好的舞台!

河桥,我耕耘的良田

刚到河桥村,我心中还带着丝丝不安。就像当年刚进大学时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当时村民说:“你们这些领导就不用操心了,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如果上面打电话来查岗,我们会说好话的。”这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止是村民怀疑我,我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作为一名没有农村工作的女同志,我能行吗?放下疑虑,我开始每天每家每户的上门拜访,和他们“摆龙门阵”,真真切切融入到他们的群体中,了解他们每户人家的情况。这一切,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他们对我这个城市来的村干部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开始慢慢走近我,也愿意聆听我的建议,还亲切的叫我“小幺妹”。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感觉到了如家般的温暖,我可以为这个大家庭做些什么呢?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厚着脸皮四处奔走,争项目、引资金。最终在农业局的支持下,向交通部门争取了2800万元的投资,修通了21公里的科技大道;向发改部门争取了420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修建了13公里的机耕道……正是这些努力才让河桥人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看着他们脸上欣喜的笑容,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实现梦想的美好。为了促进居民的增收,我回母校取经。在西南蔬菜育苗专家的帮助下,我把智能温室大棚建造技术和集中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统一销售的经验带回了河桥。现在,100万元的现代智能温室育苗中心建设项目资金已经到位,相信,河桥人民脱贫致富的一天终究会到来!

梦想,仍然在路上

2015年初,我的驻村时间已满。听说我可能会离开河桥,淳朴的乡亲们纷纷按下红手印来挽留我。乡亲们说,“小幺妹不能走,她协调的项目还没有实施完成”“小幺妹不能走,我们的水还没通!”“小幺妹不能走,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和你商量”。这些感人的话语让我想到当初踏入川农时曾拥抱的梦想,而河桥村是我实现梦想的平台。这一年多来,我和群众们打成一片,很多项目正是实施的关键时期,还有那么多的事未做,我有什么理由不顾1787名村民的信任和期盼回到城市呢?所以我申请了继续留村,为我的梦、为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为我和村民们最最真挚的感情。梦想,仍然在路上。初心不改,我相信我会在河桥村找到属于我的那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