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7日
点击数:
人人都想种好生活中的幸福之花,品尝花中甜蜜的味道。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感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幸福感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因此,幸福感可以说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找到幸福,拥有幸福感呢?
第一、增强树立科学幸福观的的自觉意识。
自觉意识即人内在的自我发现,自己有所察觉、有所认识从而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自觉意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幸福观的前提。大学生要真正将科学的幸福观内化于心,就必须有主动摄取科学幸福观、改造和完善自身幸福观的动力和自觉性,要能从自我内心深处意识到幸福观的重要意义、对于人生幸福的巨大影响等。当拥有了这样的主观自觉,幸福观养成教育才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取得实际效果。
第二、提高获取幸福的能力。
首先要提升专业技能。大学生应该在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适应市场的需要,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停止学习或没有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必定落后于社会,被时代所淘汰,从而丧失获得幸福的物质前提。
其次是保持乐观心态。生活中的幸与不幸,带有太多偶然性,是人力不可控的,这时,乐观的心态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保持乐观的心态,例如我们可以给自已更多积极的暗示、适当地放松自己,从而远离负面情绪和消极暗示。有了乐观的心态,我们才能微笑面对生活的磨砺,即使在苦痛中也能有幸福感受。
然后要磨练意志品质。大学生必须磨练意志,其途径有很多。一方面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低谷逆境的时候要正确面对、百折不挠;另一方面我们要进行身体耐受力方面的长跑训练和精神耐受力方面的坚持训练与意志磨练。通过训练,我们可以拥有较为顽强的意志,这是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最后是注重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获得幸福、安宁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在交往中累积成功、愉悦的经验,总结失败、苦恼的教训,修正自我心理的劣势,构建起健康的、良性的交往模式。
第三、自觉抵制外界不健康幸福观的冲击。
当今中国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处在观念冲撞、矛盾多发的时期,善恶、美丑、高下、是非的界限混淆,各种披着合理外衣的极端思想冲击着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使大学生的幸福观发生扭曲。面对不健康幸福观的冲击,大学生既要从矛盾的角度看待复杂的社会,懂得美丑善恶总是相伴而生,也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抵制不良幸福观。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旁。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虽然获取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我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实践,才能让幸福之花绽放于灿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