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7日
点击数:
你害怕被讨厌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们习惯带着面具生活,害怕不合群,害怕被讨厌,“八面玲珑”在我们眼里变成了褒义词。我们一直期望着能够被别人喜欢,却忽略了“被讨厌”的重要性。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理边界(personal boundarise)。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心理上的“皮肤”,边界外面是他人的评价、期待和要求,边界内部是自我。一个人的边界长期被外界侵蚀,其自我自然会被伤害,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努力都是捍卫自己心理边界的重要一步。如果我们做不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评价、做不到不害怕被人讨厌,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认同的代价,就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被人讨厌,但我们仍需明白两点:
第一、我们可能会碰到一些没法完美处理的事情,例如:与人交往、做不擅长的事情等。但是没有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质,并不代表我们就是糟糕的人,不必对自己太过苛责。
第二、当我们不被他人理解、甚至被他人排斥和厌恶时,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错的。那些人对我们的不理解、排斥和厌恶,可能只是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与他们不一样。比如有一部分人无法接受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潮的服装风格,便开始数落和批判穿这种服装的人。但是这些尝试新式服装风格的人们只是穿了他们自己喜欢的衣服,反而是那些批判之人,他们无法在内心包容这种不同,便只能攻击出现这种不同的人。由此看来,类似于这样的不被理解其实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不理解他人之人的问题。
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课题分离”的原则,即分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而想要分清课题是谁的,只需要看这件事的结果影响的是谁。坚守“课题分离”原则一方面是与别人划清界限,明白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另一方面是做好属于自己界限之内的事情,尊重自己的节奏和步伐,真正开始在生活里负责自己的课题。
阿德勒曾说:“成长不必背负他人的问题”。是的,在纷繁复杂的关系里,在层出不穷的事情中,我们需完成自己的“课题分离”,好好负责自己的部分,把自己的百分五十变成百分之百。做到明知会被别人讨厌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确实很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在乎他人的眼光。敢于“被讨厌”之后,我们将会更加爱自己,并建立一个相对明确的个人边界,塑成一个坚固的躯壳,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去发现其中隐藏的美好。
愿我们都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活在所谓的关系里,做坚定的自己,做自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