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远离“套”深“坑”多的不良网贷

2016年12月06日

点击数:

远离“套”深“坑”多的不良网贷

随着贷款业务的发展,校园贷款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大学生作为超前消费一族,使得校园贷款很快融入大学生活。校园贷款和校园分期两类业务都在校园发展的风生水起。学生生活区都能找到宣传校园贷款的小广告。据了解,当前校园分期主要做的是平台分期,目前遍布校园的主要有爱学贷、分期乐、趣分期、京东白条等。

校园分期贷款业务就是利用学生资金不充裕这一点而发展出来的新型业务,在校园普及也是因为学生认为分期能满足他们这种超前消费的金钱预支需求,但是由于分期贷款业务的普及也养成了一部分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更有一些自控力弱的同学,使用分期贷款用于赌博等其他违法的行为,也给社会和各自的家庭造成了一定危害。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分析,校园不良网贷存在诸多风险,一是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二是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钻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三是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四是校园网贷平台“校园代理,层层分包提成”等发展模式破坏正常校园秩序,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许多机构平台故意设置陷阱,诱骗大学生上当——大多数网贷平台在宣传校园贷时,都宣称利息非常低。事实上,如果加上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利息并不低。有的网贷平台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高额滞纳金。有机构调查表明,一些校园贷的隐形年息高达70%。还有些机构暴力催收还款,导致借款学生出走、自杀,深陷个人征信危机等恶性事件。 信息安全隐患也已成为违规校园贷孳生的另一毒瘤。许多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申请校园贷的过程中信息被他人盗用。“许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过度消费。面对天花乱坠的贷款推销,不少学生以为钱来得容易,甚至妄想能耍小聪明不还款,结局往往是以贷还贷、巨债缠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梦。

为此,郑重提醒广大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