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作者/来源:李晓辉 杨希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为持续推进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省级示范课程、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让思政课堂更贴近学生需求、更具感染力,近日,党委学生工作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联合开展的“优标进课堂”活动,在2025级新生中掀起了热烈反响。
通过学院推荐,本次活动共遴选60多名获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的优秀学子走进课堂,覆盖全校三个校区59个教学班,累计宣讲50余次。课堂上,来自各学院不同专业的优秀学子们,带着自己从适应大学生活到明确学习目标的摸索、从高效时间管理到运用AI辅助学习的技巧,从科研探索到保研心得,从志愿服务到社会实践,毫无保留地向师弟师妹们传授自己的“秘籍”。他们无一例外地向学弟学妹们传达着这样一个理念:要想在大学里有所收获,获得成功,就必须“勤奋、律己、笃实、效率、专注、坚持、进取”,他们的分享让新生们明白一个道理:大学的成功从不是偶然,而是在清晰目标里奋斗出来的答案。

“曾经的失败并不可怕,确定目标,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实现梦想!”成功保送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博连读的生命科学学院杨远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新生读懂“坚持”的分量。这种接地气的分享,让课堂的“大道理”变成了可复制的“小路径”,也让不少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的新生找到了方向——“之前不知道努力的方向,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学生王心雨感慨道。

从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到怎样在挫折里调整心态,优秀学子们的分享让新生看到了“优秀”背后的真实模样。“拉近了我们与优秀学生的距离,也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优秀学生是如何炼成的!”机电学院大一学生李阳在听完分享后,悄悄在心里埋下了“大四也要当上优标”的种子。
如今,“优标进课堂”已成功举办9届,这场以“朋辈”为桥梁的思政课探索,始终用优秀学生标兵的成长故事感染影响新生——从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细节,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再到实现目标的坚持,每一段真实的经历,都是照亮新生成长的一束光。课程负责人李晓辉老师谈到:“深入挖掘并展现那些源自平凡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榜样故事,让榜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可感可学的灯塔,学生们更容易听进去,更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朋辈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