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点击数:
连日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生工作部共同开展的“优秀学生进课堂”活动举行。活动覆盖三个校区所有学院,60名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走进62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优秀学生走进课堂活动打破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学习,既让思修课堂“鲜活”起来,又让学生通过“优秀”的故事开启自己新的征程。杜佩珊以“自律使我自由”为主题进行分享,她强调要培养四个好习惯:独立思考,独立总结;有目标,有规划;学会团队协作;拒绝拖延。王晓杰建议大一新生不要停留在舒适圈中,要不怕犯错,勇于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英语学霸杜江南希望同学们“要把英语当成一项人生技能。课堂上的时间极其宝贵,一定要好好把握。唯有脚踏实地,才成就人生新高度。”朱清钰耐心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支教的意义”“如何转专业”“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用自身实际告诉同学们如何去平衡矛盾、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取舍。
伴随着精彩的分享,同学们也不断参与进来,提出“如何平衡学生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掌握哪些技能使未来发展更具优势”“初涉科研需培养哪些素质”等问题,并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这些“金点子、好办法”。
据悉,该活动在探索协同育人模式的背景下已连续开展三年,已成为我校思政育人的品牌特色活动。此举不仅用鲜活的优秀人物事迹传播了思修课的知识内核,也充分发挥了优秀大学生的朋辈引领作用,大力营造了学习优秀、赶超优秀的浓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