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突出四个结合 让思政工作焕发生机

2017年05月05日

点击数: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教书与育人结合——学校突出“四个结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积极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让思政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引知行,迸发出蓬勃的活力。

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是金钱的获得?地位的肯定?名誉的称赞?都不是!……”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只不过此时台上侃侃而谈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今年,学校大一学生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都有点特别。“老师讲一节课,几个学生小组选不同的专题讲一节课,然后同学和老师一起点评。”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让同学感到压力挺大,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跃跃欲试。“感觉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并不是无关的听众。”不少同学对此表示高度认同。

这是四川农大为发挥同学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而采取的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教学改革。除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外,还注重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260个实践基地、近200个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体现了诸多创新:邀请优秀学生标兵进课堂,贴近学生实际现身说法;组织参观红色基地、灾后重建陈列馆,直观感受更深刻;通过《川农往事》、《川农老照片》等文化精品和口述历史采访,让思想政治教育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可知可感更可学。

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资源学院官微推出的“身边的共产党员”已经成了学院的品牌,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2014级土管专业王雪桦同学,在这个栏目看到优秀学生标兵俞琳飞的推送后,很是钦佩,主动联系俞琳飞希望向他学习。在俞琳飞的启发、鼓励与引导下,王雪桦阅读文献,积极与老师联系和交流,申报了科研兴趣小组和挑战杯,发表了科研论文,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这只是利用新媒体探索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育人平台的一个缩影。学校官微推出的“家风家训”故事、优标故事,动医学院的“诚信·树志”微课堂,风景园林学院把心理咨询搬上网络的“解忧铺子”……都是学校适应“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运用“互联网+”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大胆尝试。

学校积极应对网络新媒体对传统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了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两微一端”、易班等网络载体建设,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学校成立了新媒体联盟,着力构建新媒体矩阵,目前26个学院均开通了官微,活跃度不断攀升,学校新媒体在人民网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居第6位。

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临近毕业季,体育学院的四个院领导接到了一份特别的“任务”:一对一帮扶毕业生困难户。

原来,为让学生更好就业,学院全面梳理了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努力做到精准服务,形成了班主任、导师、专业负责人齐抓共管,“多对一”的就业帮扶格局。对5位就业 “困难户”,则由学院领导带头抓落实,形成“一对一”的全力督促机制。“现在已经跟班主任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下一步将邀请导师、专业负责人,会同家长一起,根据学生情况拟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力争让同学顺利毕业、顺利就业。”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蒋颖说。

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在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中强化育人效果。学校党委深谙此理,建立了校领导周三接待日、党员干部联系青年师生等制度,每年投入8500余万元实施就业三个百万、寒梅飘香和阳光心理工程,精准帮扶解决学生困难1.5万人次,资助青年教师进修培训400人次。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申报教师系列高一级职务,任现职以来,除因特殊客观原因外,必须担任过2年以上班主任。”这个规定写入了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

这是学校针对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提出的改革,也是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格局的重要举措。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班主任们把这份事业捧在手里,放在心上,在品读青春中努力做一个智慧、温暖、有力量的同行者,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评价。2016年,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9.62%。学校每年要评选50名优秀班主任,并将相关事迹材料集结成册,以让更多的人向优秀学习。

学校把教师思政表现纳入职称晋升、考核奖励、课题申报、导师遴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每年投入思政课改革、理论研究、辅导员培训等专项经费近700万元,统筹推进党政工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哲社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切实担负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